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
Therese Pei Fong Chow Research Centre for Prevention of Dementia

《松栢之聲》專欄 - 中風後的心理影響

2017年11月15日

《松栢之聲》專欄 (2017年11月15日)

中風後的心理影響

中風是腦神經疾病,原因在於腦內血管栓塞或出血,導致腦部不同部位受損。大眾一般都了解中風對身體四肢帶來的後遺症;然而,因腦部亦主導著行為、認知、情感、性格等,因此中風患者亦會出現認知、情緒和心理方面等問題。中大腦神經科的中風認知登記冊中,發現中風後三至六個月,有一半中風患者出現不同程度認知障礙;然而,亦有差不多一半人出現情緒行為改變。世界各地的整合研究更發現大概一半中風病人患上認知障礙及三成中風病人患上抑鬱症。

中風後認知障礙患者不一定無記性,反之,他們的腦筋「轉數」、執行能力(例如計算、決策)通常受到影響。曾經有位任職活動統籌的男士,在中風後活動能力無大轉變,但統籌能力卻大大降低,腦筋不能變通,慢慢地便不能繼續做同類工作。中風帶來生活及身體上的巨變,這些變化往往影響患者的自我價值。對於剛才提及的這位男士,認知後遺症使他感到自己的價值及能力大不如前,因而患上抑鬱。

另外,有一部分中風病人因腦部語言區域受損,影響語言能力,難以表達自己。這些中風後失語的患者中,高達七成人出現不同程度抑鬱。除了抑鬱,大眾較少認識的心理影響亦包括冷漠及情緒失禁。有冷漠徵狀的患者會變得被動、對以往喜歡的活動和人物都提不起興趣;這與抑鬱相似,但並非典型抑鬱。少部分中風病人出現情緒失禁,不能控制情緒表達,哭笑不分,如在別人提及傷心事的時候大笑,令對方及照顧者感到尷尬。

情緒行為轉變除了影響本身健康,亦令患者提不起勁去做運動、定時服藥、配合治療,影響康復進度。然而,家人的支持及鼓勵對協助患者康復特別有效,所以家人除了要注意患者的身心轉變,尋求合適幫助外,對中風患者的情緒支援亦不能忽視。

作者為 黃沛霖博士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研究助理教授及臨床心理學家



返回最新消息列表